推广 热搜: 什么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屠呦呦与黄晓明的收入差距源于人性

   日期:2015-10-14     浏览:85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与黄晓明的奢华婚礼新闻相撞的时候,在当下中国,这注定会闹出一点批评来。讨论屠呦呦和黄晓明的收入
 当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与黄晓明的奢华婚礼新闻相撞的时候,在当下中国,这注定会闹出一点批评来。

讨论屠呦呦和黄晓明的收入,其实,最根本的是价值与价格的问题。即他们的劳动的价值,与劳动在市场上的价格。

在现在的市场中,黄晓明做广告,演电影,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巨额收入,而大学里面的教授、科学家却要清苦得多。或许屠呦呦可以利用专利赚到钱,在这一点上,袁隆平能做到。但必须指出的是,他是应用科学方面的科学家,其工作成果直接与生产相关。如果是像爱因斯坦、霍金这样的科学家,研究的都是玄之又玄、离普通人生活十万八千里的时间、黑洞,他们是不可能直接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的。

这是因为,人性是有缺陷的,人们愿意为歌星支付上千元的门票,但是,愿意直接为霍金研究直接捐赠的人却要少很多很多。人性是短视的、贪图眼前的,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,人组成了市场,于是,人类有了有缺陷的市场。在这个市场中,大多数科学家注定没有歌星赚钱。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。

那么,我们该怎么面对市场的这种缺陷?

市场缺陷背后的问题是,劳动的价值是否应该有一个客观的、合理的标准?这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。

纠正这种有缺陷市场的努力一直存在。马克思想方设法给出一个标准,并给出了价值与价格关系的理论,并为价值进行所谓的理性定价,比如,社会平均劳动时间。在这个理论下,工人生产产品的劳动是有价值的,但资本家是不创造任何价值的——— 说到这里,我们似乎看到了这场争论的始作俑者。

在这个理论下,屠呦呦解决的是活着的问题,而黄晓明解决的是活着的人声色犬马的娱乐需求问题。自然,后者的劳动没有价值,应该更低价格,而前者的劳动更有价值,也应该更有价格,所以,屠呦呦的收入应该更高。

这个思路中国人是熟悉的,在这个思路中,一个发明了战斗机、发明了更高效率的核电站的工程师,甚至哪怕是一个老农,都是直接从事生产的,当然应该比一个资本家收入高。

这个思路变为具体的经济理念的时候,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。实际上,努力规划好该生产多少双鞋,生产多少电视机,其实是计划经济细枝末节的表象,计划经济最本质的努力是:规划价值的价格。

不幸的是,中国人都知道这种努力的结果是什么?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转中,整个劳动的价值都大大低于应有的价格,最终,经济濒临崩溃。渡过血海,方知回头是岸。从这个角度,对黄与屠收入差距不理解的最终来源,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。

而西方古典经济学则绕过了价值,直接用稀缺性来解释价格,信经济规律,认为个人需求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,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置办法。更具体来说,并不需要一个标准去评价黄晓明与屠呦呦的劳动,只需要看他们在市场中的价格即可。对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言,这就足矣。

打个比方,有一首歌叫《感恩的心》,告诉我们,应该感恩很多人,比如在公司,我们要感谢老板,是他运用自己的企业家才能组织了一个公司,大家才能在里面上班。但是,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因为感恩而不要工资。

在这个思路下,黄晓明与屠呦呦劳动的价值就退到了幕后,变为一个纯抽象的道德意义上的标准。

从这个意义上说,大众购买电影票、演唱会去看明星的演出,然后,在茶后饭余、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,以崇敬的语气提到屠呦呦,这是非常正常的,是市场的常态,也是人性的常态。

这种局面未必理想化,但却是由人性本身决定的一个最不坏的局面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情感人生
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情感人生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豫ICP备14013150号-13